
一轮复习已经结束的同学占比15%
高考失利的我读了一所不喜欢的大学不满意的专业。大学四年,我的成绩不错,多次拿到国家奖学金,顺利拿到可保研资格。
大三那年发生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事情,我是护理专业需要实习,在10个月的实习过程中,我明确地意识到护理专业并非我所愿。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决定——放弃学校的护理学保研资格,和父母摊牌聊聊我心中的未来。
对我来说,放弃保研准备考研不是个很难的决定,但让父母认同我的决定是很难的事情。经过数次沟通,父母勉强接受我的理想和目标,但我告诉自己,只要我的选择足够坚定,父母最终会成为我的盟友,陪我一起面对未知的世界。
但说实话,选择浙江大学作为目标院校,我心里也没底。可虽然前路未知,但决心已下,无论何种结果我都能接受。当初我鼓励自己,现在把这番话也送给你,抱着最美的期待,做着最坏的打算,勇往直前地朝着目标前进,奔跑者的青春才是最美的青春。
两年时间,七百多个日日夜夜,很难用文字说清楚道明白。
第一年考研,我看上去挺勤奋的,但其实只是“假勤奋”。我看到周围同学备考都很刻苦,于是自己也每天早出晚归——早上8点到教室,晚上9点熄灯回宿舍。算下来一天我有1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,看上去很刻苦吧?
但实际上呢?我这一天包含了太多的水分。我忙着写考研标语发朋友圈表决心,幻想自己已经走在了北大校园,手机不离身的和男朋友聊微信。
在整体复习进度上,我也没有任何计划。总觉得自己基础不错,时间还早,最后结果就是临考前才翻完第一遍专业课的书。
现在回忆起来,这些并不是小事,它说明我从内心就没有进入到考研状态。告别自我感动,你才能真正进入考研状态。这是我最想告诉学弟学妹的,别再走入我走过的误区。
第一次考研,我并不享受考研的整个过程,只有害怕。在我看来,考研是个大怪兽,而我是个弱小的逃兵。即便是报辅导班,也是为了“搬救兵”来拯救自己。 抱着这样的心态,从一开始就输了。
于是第二次复习,我没有一味地追求效率和强度,而是让自己慢慢沉浸到学习的过程中,就好像爬山,不要把眼前的山峰当作痛苦的任务,而是要感受在爬山过程中你的呼吸、体力和心理上的变化,享受攀登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。
如果你问我:考研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?
对我而言,考研是个契机,它改变我的不仅仅是学历,而是整个人生。
首先,它让我从前十八年的那种执拗又茫然的努力中,慢慢走了出来,找到了自己的热爱。从一种被动努力的状态,变成了主动的积极奋斗。
第二,考研让我明白了始终学习,保持进步的重要性。如果要用现在一个流行的词来说,那就是“精进”。考研是一次性的事,但“精进”是一辈子要持有的状态。
考研,只要你选择了这条路,就不会一无所获。所以,别因为恐惧失去机会,请相信自己,你一个人,就是一整支军队。